丽途荟萃,电话:180 38000 710

旅游导航
首页  >  灵感  >  欧洲灵感  >  英国灵感  >  英国 | 国家美术馆(The National Gallery,国家艺廊)

英国 | 国家美术馆(The National Gallery,国家艺廊)

更新时间:2024-09-26 小编: 0 54
英国国家美术馆(The National Gallery,又译为国家艺廊),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正北方向,收藏近2300多幅名作, 包括最著名的达芬奇《岩间圣母》、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、米开朗基罗的《埋葬》

英国国家美术馆(The National Gallery,又译为国家艺廊),是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正北方向。国家美术馆又称伦敦国家美术馆,成立于1824年。收藏近2300多幅名作,囊括了众多名画,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达芬奇《岩间圣母》、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、米开朗基罗的《埋葬》以及莫奈、拉斐尔等众多大师的杰作。


acfbf2162aaea48e9c43279f7cda1036


建议租一台语音导览器边听边参观,语音导览会介绍馆内80多幅主要画作,有中文(普通话)、英文等多种语言,介绍内容不仅包括画的历史、作者还有创作背景和特色,可以帮助你在有限时间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。租金成人4英镑每人,在新馆二层或主大门入口处可以找到。


著名藏品 

* 扬·凡·埃克的《阿尔诺非尼夫妇像》

* 桑德罗·波提切利的《维纳斯与战神》


* 达芬奇的《岩间圣母》和《圣母子与圣安妮、施洗者圣约翰》(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)

达芬奇的《岩间圣母》

达·芬奇画了两幅《岩间圣母》。

现为伦敦国立美术馆收藏的是第二幅,画在木板上。第二幅改动了玛利亚看似很尖锐的手指,轮廓显得更为柔和了,还去掉了大天使乌利那意喻不明的指向约翰的动作,而且乌利的面容不再面向观众,而是朝向正在进行的仪式,显得柔和了很多,还有玛利亚衣服的颜色等等一些细节均做了些许修改。


6f697e7e065f09f33ecc955ce8ab0079


这幅画中有一处多水而凉爽的野外,幼时的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的披风蔽荫之下向幼儿的基督礼拜,右边的天使表明了上天对耶稣的呵护   。

第一幅现藏于卢浮宫中的版本中,不易分辨两位幼儿,达·芬奇在英国国家画廊的这个版本中,在植物上头加了可辨识身份用的十字杖,以区分出圣约翰和基督这两位幼儿。


而更为震惊的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科学家们利用红外技术发现,这幅重作的《岩间圣母》中暗藏着一幅草图。画里描绘了跪在地上的圣母玛丽亚,她的眼睛凝视地面,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胸部,另外一只胳膊向外伸展着,手指都触碰到了画框的边缘。这层画作并未完工,专家们认为达芬奇可能还计划在她的身前画上圣婴耶稣。


那么为什么达芬奇最终放弃了这副草图的继续,而还是画成了之前的那副《岩间圣母》的复制呢?有一种解释是:1483年,罗马天主教堂委托达芬奇画一幅《岩间圣母》装饰米兰大教堂。比林奇说:“达芬奇完成第一幅画之后,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,于是想要更多的资金报酬,遭到拒绝之后他把这幅画私自卖掉了,后来又画了另外一幅画,或许第二幅正是从一个刚刚完成的草图上开始的。” 该画作是标志达芬奇创作巅峰开始的作品,被卖掉的那副也就是目前巴黎卢浮宫收藏的《岩间圣母》。但是由于之后宗教团体要求达芬奇归还这幅作品,达芬奇本来想重新创作一幅新的作品,但是受到了宗教机构反对,他们坚持要一幅与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,于是就有了现在收藏于英国国立美术馆的这幅“模仿”作品。这也许正是为什么第二副 《岩间圣母》中会暗藏另一副草图的原因之一吧。


达芬奇(Leonardo da Vinci,1452年4月15日-1519年5月2日),又译达文西,全名李奥纳多·迪·瑟皮耶罗·达芬奇,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博学者,其同时是建筑师、解剖学者、艺术家、工程师、数学家、发明家。


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,卒于法国。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,母为农妇,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,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, 1472年入画家行会,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。1482--1499年间一直 作于米兰,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,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,《岩间圣母》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。他是一位天才,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,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;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。


达·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.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。1472年入画家行会。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 格逐渐成熟。1482~1499年居留法国,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, 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。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,但《岩间圣母》、《最后的晚餐》则是他的代表作。1500年出 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。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,创作《圣母子与圣安娜》和《蒙娜丽莎》,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。1507年再去米兰,并服务于法国宫廷。1513 年移居罗马,1516年又到法国,最后定居昂布瓦斯。晚年极少作画,潜心科学研究,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,内容从物理、数学到生物解剖,几乎无所不包。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,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。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,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,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。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。


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,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,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。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,但几乎件件都是不朽的名作。他的作品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,并特别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相结合,在世界美术史上堪称独步。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“文艺复兴艺术三杰”。


* 蒂埃哥·委拉士开兹的《镜前的维纳斯》(The Rokeby Venus)

* 乌切洛的《圣罗马诺之战》的三件套油画中的《圣罗马诺战场中的尼克·达·特伦提诺》(Niccolò Mauruzi da Tolentino at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)。

* 米开朗基罗的《埋葬》


* 梵高的《向日葵 —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》 


作品尺寸:92.1 × 73cm

向日葵数:15

创作时期:1888年8月

收藏地点:英国伦敦国家画廊(The National Gallery)

备注:梵高基于他自身所喜爱的12只向日葵基础上所创作的第四个作品。15朵向日葵从一只简单的陶罐里冒出来,背景是耀眼的黄色。花儿有的新鲜挺拔,环绕着火焰般摇曳着的花瓣。有的则快要结子,已经开始凋萎。


8406037a8c70e9792d3c7e366306226d


《向日葵》(法语:Les Tournesols;荷兰语:Zonnebloemen;英语:Sunflowers),是1888年8月-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·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,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,5朵,12朵,以及15朵向日葵。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、英国伦敦国家画廊、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、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、美国费城美术馆。


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“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”来定义的话,那么广泛认为一共有7幅作品。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。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,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,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,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。除此之外,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,一共是11幅(或12幅),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。


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,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。该系列作品也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: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,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,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,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,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,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,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。


文森特·威廉·梵高(Vincent Willem van Gogh,1853年3月30日—1890年7月29日),荷兰后印象派画家。代表作有《星月夜》、自画像系列、向日葵系列等。


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,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,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。他早期画风写实,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。1886年,他来到巴黎,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,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,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。1888年,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,创作《阿尔的吊桥》;同年与画家保罗·高更交往,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,合作很快便告失败。此后,梵高的疯病(有人记载是“癫痫病”)时常发作,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。1889年创作《星月夜》。1890年7月,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,年仅37岁。



Email: information@ng-london.org.uk

电话: +44 (0)20 7747 2885

地址: The National Gallery

Trafalgar Square,London 

官网:https://www.nationalgallery.org.uk/visiting/chinese  



上一篇:英国 | 自然历史博物馆(Natural History Museum) 下一篇: